在職場中,我們很習慣給予身邊的同事正向鼓勵,我們能很自然地說出「恭喜晉升!」、「剛剛的報告很精彩!」等正向肯定的話語,但若要我們就同事不恰當的言行或是做事方式給予一些回饋、讓他得以改進,這時不禁會覺得很難為情而陷入內心小劇場,一方面覺得「這件事應該要有人告訴他….」,另一方面又覺得「唉,算了吧,我又不是他主管,若他聽了以後生氣,反而好心沒好報」。今天就讓我們來深入探討如何進行「平輩間的非正向回饋」,讓同事彼此間產生良好的回饋循環吧!
1.先衡量對方是否能接受意見回饋、能接受多少
我跟對方平常的交情如何?彼此之間的信任度如何?過往若有人對他意見回饋,他的反應是甚麼?他的個性是屬於心態開放的嗎?先由以上問題判斷對方能接受多少回饋,再決定要講到甚麼程度。如果對方是個非常抗拒回饋的人,或許先提供最低限度的回饋就夠了,僅提及與之合作上會受到影響的部分;若對方跟自己有一定程度的信賴關係且心態開放樂於接受回饋,則可以考慮多說一點,甚至可以延伸討論。另外也要注意回饋的時機點與場合,因為同事間是平行的,並不像上司對部屬,不太適合嚴肅的把對方叫到會議室裡進行回饋,建議可以用一個比較輕鬆的語氣開場,或是在雙方閒聊之際不經意的提到,會讓對方感到比較自在,也更容易接受你的意見。
2.回饋內容盡量具體,呈現人事時地物,避免太多形容詞
有一句話「人都是看不到自己看不到的」,所以或許對方對自己的言行或表現渾然不覺得有甚麼需要改進的地方,對你試圖講述的事情也記憶模糊,這時候先不要急著下評論要他改進,而需要先幫他「還原現場」,讓他先回到當時事發場景,雙方才能在一致的認知下繼續討論下去。例如:
(X) 「你可不可以不要總是打斷我說話,真的很沒禮貌,讓我很不舒服」
(O) 「你還記得上禮拜五部門開會,大家討論到某某企畫的內容嗎?那時候我正在分享對活動內容的想法,但你馬上接著談論起你過往執行類似專案的經驗,我想你下次是不是可以先聽我說完,再分享你的部分呢?」
有注意到這邊另外一個重點嗎?我們可以避免用「你不要….」讓對方有被指責的感覺,而是多用「你下次可不可以….」,不僅讓雙方討論的重點聚焦未來,也用「邀請」代替「指責」。
3.保持謙虛的態度,給予對方尊重
今天你給予他人回饋,不代表你一定就是對的,他一定就是錯的,你只是呈現你的觀點給他,若他不認同,你也能以開放的心態傾聽他的想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盲點,互相理解與包容,才能讓對話持續進行、消弭可能的芥蒂。
回饋的目的是希望與同事間合作更為順利,而非指責或是自我優越感,不妨先從日常中的意見回饋開始試試看今天分享的方法吧!
–
作者:
Tia
國際生涯發展認證諮詢師CDA
人才與組織領域顧問
https://tw.linkedin.com/in/tia-hsu-7189b284